导读:软银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高达2.64万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),成为了全球风险投资领域的最大亏损之一。这并非孙正义第一回投资巨额亏损,早在21世纪初美国互联网破灭时软银资产缩水达99%,不断疯狂重仓互联网这一投资路径依赖,或许迟早会导致这一幕。
潮水退去,谁在裸泳?
在科技股抛售浪潮中,世界最大的风投机构,也来到了至暗时刻。
5月12日,软银集团(SoftBank)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,截至3月31日,软银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高达2.64万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),成为了全球风险投资领域的最大亏损之一。
即便放在全球范围来看,这都是风投史上最大一笔亏损。
来源:软银官网
软银旗下的2只愿景基金均坚定投资互联网科技产业,投资风格偏激进。2022年一季度,愿景基金投资持有的34只科技股中有32只出现了亏损。其中包括,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带来损失54亿美元、新加坡网约车平台Grab的损失24亿美元、印度移动支付巨头Paytm的亏损13亿美元和美国最大外卖配送平台DoorDash的亏损11亿美元,目前几乎所有参股的科技公司的股价都已经低于发行价,损失惨重。银更大的问题是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,甚至到了不惜抛售破发股也要回笼资金的地步。
而仅在一年前,孙正义才刚刚交上历史最好成绩单:2020年实现净利润近5万亿日元。
在业绩发布会上,这位64岁的投资帝国掌舵人多次用到“defensive”一词。
“在这个混乱的世界,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是防御”。
脸色凝重,孙正义宣布正式放缓投资:软银将采取保守的投资步伐。他还给出一个具体数字:与去年相比,今年投资额将减半或四分之一。
盛宴已过,人们已经不在意这个老头说什么了。
海啸未央,凛冬将至。满地杯盘狼藉背后,是难掩的全球经济衰退恐慌。
时代真的变了。
01亚洲巴菲特
孙正义,韩裔日本人,祖籍福建莆田,原名安本正义。
1976年的某个秋日,赴美留学的孙正义在奥克兰一个小超市买了一份《大众电子》杂志,迫不及待翻开,突然,他像是被电流击中,激动地浑身发抖,一种见证历史的喜悦涌遍全身。
映入眼帘的,是一张英特尔i8080芯片照片,只有指尖那么大,看起来却宛若一幅未来城市地图:人类终于创造出了超越自己大脑的东西。
英特尔70年代的iC8080A芯片
心潮澎湃之下,才19岁的孙正义给自己定下了未来50年的人生规划:20岁,开始创业,向世界宣告我的存在;30岁,赚够千亿日元的种子基金,用于投身伟大事业;40岁,成为日本第一;50岁,赚到一兆日元;60岁,退休,把事业交给接班人。
1981年9月,回到日本一年半后,孙正义注册了名曰“日本软件银行”的新公司, 在此之后他真的一步步按照当初的规划创下投资界的神话。
在崇拜金钱的人眼中,孙正义就是亚洲巴菲特。
除了大家熟知的雅虎和阿里巴巴,全球共享出行的领军企业Uber,中国共享出行的领军企业滴滴, 世界最大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,世界最大的芯片架构设计商ARM, 世界有名的机器人设计制造企业波士顿动力,都有他的影子。
从尖端科技到生活娱乐,所有新奇的东西,软银的投资全都覆盖到了。
从某种程度来说,你我所处的这个世界,正是因为他,才呈现出这个样子。
只是,人毕竟不是神。从唯物主义的视角看,神无非是古人对神秘的大自然产生恐惧与崇拜心理的具象表现。
而现代金融圈的各种神话,也不过是对超出想象的天量金钱,诞生崇拜心理使然。一旦神话褪去,便会发现不过如此。
孙正义有两大成就,一是缔造日本互联网仅有的明珠—软银投资帝国,二是押中阿里。
阿里初创时融资四处碰壁,蔡崇信拉着马云去见孙正义,几分钟敲定2000万美元投资,后来又追加几千万美元。
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,孙正义身价暴涨,短暂登顶世界首富。凭借这笔投资回报率近2000倍、获利超1000亿美元的史诗级投资,孙正义一战封神。
2017年,孙正义遍访全球富豪,搞了千亿愿景基金,试图挖掘下一个阿里。
但从2020年软银首次开始抛售阿里股份以来,阿里巴巴就成了软银和孙正义的一头现金奶牛。
仅2020年上半年,软银累计套现阿里股票近千亿人民币。
有人说,孙正义眼光独到,提前看出阿里要出事,所以早早抛售。其实,真正的问题,出在软银自己身上。
愿景基金成立后一路狂买,到2019年底成功花掉805亿美元,从芯片、卫星、自动驾驶、人工智能,到共享经济、电商,把全球科技独角兽投了个遍。
其中不乏战略意义深远的芯片设计公司ARM,但更多是激进的投资,比如滴滴、WeWork、Coupang这类不断烧钱、连年巨亏的公司。
2019年11月,软银集团发布当年二季度财报时,受愿景基金拖累,净亏损为7001.67 …